首页 > 新闻 > 社会 >

两会热议破解企业 “生长痛”

发布时间:2025-03-10 10:05:18来源:

两会热议破解企业 “生长痛”

 
在当下,我国经济处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企业在发展进程中面临诸多 “发展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即所谓的 “生长痛”,这一现象在两会期间引发代表委员们的热烈探讨。
最新数据显示,民营企业贡献了全社会超 70% 的技术创新成果,我国每 10 个新开发产品中,8 个出自民营企业;每 10 家高新技术企业里,9 家为民营企业。这组 “789” 数据充分彰显出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创新活力。但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长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 “老大难” 问题。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马建堂建议,政府应搭建平台,助力金融机构借助信用平台,更好地了解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状况及资金需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 3 月 5 日的首场 “部长通道” 上指出,自去年 10 月以来,金融监管总局已指导区县设立专班,累计走访超 5000 万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授信总额超 10 万亿元。未来,将从增加信贷投放、减少中间环节这 “一增一减” 两方面着力,全力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此外,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资本市场已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阵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金融 “五篇大文章” 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
“回款慢” 也是影响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一大堵点。去年,我国出台司法解释规范大企业及时支付账款,今年全国两会上,企业间 “以大欺小” 被法院判令及时付款的案例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表示,今年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用于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同时强化源头治理和失信惩戒,落实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长效机制 。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样是让民营企业经营投资不再 “畏手畏脚” 的关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介绍,去年我国引入民间资本全面参与核电建设,向民间资本推荐 8000 多个项目,成效显著。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建议,在制度层面建立 “容错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大胆试错,同时优化市场准入机制,激发民营企业参与竞争的积极性 。
在企业转型方面,民营企业正加速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变。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首场 “代表通道” 上指出,无论是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还是培育壮大新型产业,科技创新都是关键支撑。针对民营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 “资金、技术、人才” 等问题,代表委员纷纷建言。有代表建议设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基金,并在国家级经开区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以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认为,应在政府扶持下,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紧密衔接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持 。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企业 “生长痛” 各抒己见,从融资、回款、市场竞争、转型等多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举措,助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 。



 
(责编: admin1)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